1. 武夷山巖茶的畝產量
茶葉每畝的產量是根據品種質量和管理上而定吧。
平均畝產的大概值:38.3千克左右.沒有絕對的。
一畝田產量大約在30千克左右吧,看土壤地塊。
怪不得茶葉價格昂貴,原來產量如此之低。
茶葉的畝產量,得根據茶樹的品種,種植的管理采摘的標準根據實際情況來定。
一般產量在一百斤左右。高產的可達一干余斤
2. 武夷山巖茶的畝產量是多少
75斤左右。
古代武夷巖茶曾一年采制多次(頭春、二春、夏茶、秋茶),如今為了保證品質,讓茶園進行有效的休養(yǎng)生息,武夷巖茶一年基本都只采制春茶一季,也就是暮春采茶。因為如果再采秋茶,會影響下一年春茶的品質。秋冬季茶人不采茶,而是忙于田間管理,為下一個春季做準備。
因武夷山茶田數量有限,符合巖茶種植標準的田并不多。所以武夷巖茶的茶園面積只有15萬畝,平均畝產75斤左右,全年產量1125萬斤,其中紅茶約占20%,巖茶的年產量只有900萬斤左右。也因此武夷巖茶價格貴是巖茶品質真實反映。
3. 武夷巖茶年產量
馬肉、牛肉、心頭肉。
是目前武夷山不同山場肉桂茶的市場流行叫法。馬肉、牛肉、心頭肉即馬頭巖肉桂、牛欄坑肉桂、天心巖肉桂。
武夷巖茶,始于明末清初,以其獨特的巖韻品質享譽中外,在我國乃至世界茶葉發(fā)展史上占據重要的地位。武夷巖茶產品主要分為大紅袍、肉桂、水仙、名叢、奇種等。
肉桂既是產品名也是品種名。
武夷肉桂,原為武夷名叢之一,灌木型,中葉類,晚生種。肉桂原產福建省武夷山慧苑坑,另一種說法是在馬枕峰,1985年被認定為省級品種。肉桂小、中、大開面都可以采摘,不同時間(標準)采摘有不同的香氣表現:春茶前期以奶油香為主導,中期花果香,后期桂皮香為主導。肉桂適制烏龍茶,品質優(yōu)異,品種個性彰顯,香氣辛銳持久,具桂皮香、奶香或花果香,味醇厚,濃銳。
4. 武夷山茶年產量
大紅袍母樹:大紅袍母樹生長于武夷山自然保護區(qū)九龍窠陡峭絕壁上,由于產量稀少,被視為稀世之珍。以確保其良好生長,2006年起,武夷山市政府規(guī)定禁止采摘,并且實行特別保護和管理,所以大紅袍母樹茶葉已成絕品。大紅袍母茶共有六株,每年產量不到1公斤,其中四株為奇丹,兩株為北斗。
5. 武夷山巖茶年產量
武夷山的巖茶總產量約為600萬斤(3000噸),以三坑兩澗為核心的正巖產區(qū)產量約為6000斤(3噸)。
6. 武夷山巖茶有多少畝
2019年福建省茶葉全產業(yè)鏈產值近1200億元,茶葉產量、單產、茶樹良種推廣率、全產業(yè)鏈產值、出口額增速等五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。目前,福建現有茶葉類農業(yè)產業(yè)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(yè)13家、省級重點龍頭企業(yè)155家,約占省級以上龍頭企業(yè)總數的20%。安溪鐵觀音、武夷巖茶被評為中國茶葉十大區(qū)域公用品牌,福鼎白茶被評為中國茶葉優(yōu)秀區(qū)域公用品牌。2019年茶葉產量19200噸,比2008年增長260%;據統計,武夷山茶業(yè)總產值達到21.12億元,比2008年增長近一倍
7. 武夷巖茶一年產量
武夷巖茶如今名滿天下,但即便同是武夷山茶,不同的產地也會有很大的區(qū)別。大家最常聽的,就是正巖、半巖和洲茶。
正巖茶,指的是在武夷山景區(qū)內的生長的茶樹所制的巖茶,即著名的“三坑兩澗”。三坑分別 是“牛欄坑”“慧苑坑”“倒水坑”,兩澗是 “流香澗”和“悟源澗”。這五處地方被稱為武夷巖茶的核心產區(qū)。
正巖茶產量有限,價格很高。而半巖茶,我們也叫小巖茶,即在正巖的巖邊下所產那些茶,因為地理地勢、小氣候的原因,它的品質就沒有正巖區(qū)的那么好,巖韻也相對較弱些。
8. 武夷巖茶一畝產量多少
目前武夷山年產茶葉660萬公斤,共計11.5萬畝,大紅袍占4萬多畝,其他還有肉桂水仙什么的,大紅袍除了從母樹無性繁殖出來的北斗之類,大紅袍有拼配和純種的,所以大紅袍產量難說.
大紅袍已經成為武夷巖茶的代稱了,具體大紅袍年產量多少,并沒有一個統計.
9. 武夷山巖茶一畝地產量
我喜歡慧苑坑茶。但三坑悶澗巖茶各有特色,而人們品茶也是各有偏好。
武夷巖茶的產區(qū)中常常提到“三坑兩澗”,它指的是“慧苑坑”“牛欄坑”“倒水坑”“流香澗”和“悟源澗”。這里是武夷山景區(qū)中心,亦視武夷巖茶的核心產區(qū),古時稱“正巖茶”便產于此處,而周邊的巖茶古時稱“半巖茶”。
“三坑兩澗”的巖谷之間,植被狀態(tài)和遮陰條件較好,谷底有甘泉細流,夏季日照時間短,晝夜溫差大;冬季巖谷可抵擋冷風,氣溫變化下。巖谷峽縫間的茶園土壤均為風化巖石,通透性好,富含有豐富微量元素,酸度適中,茶品巖韻明顯,是武夷山巖茶傳統標準中,正巖茶的中心產區(qū)。
慧苑坑
慧苑坑位于玉柱峰北麓,是武夷山巖茶產區(qū)中核心地帶,是武夷山巖茶三坑兩澗之一。它的優(yōu)良土質,良好的生態(tài)保護和天然的區(qū)域小氣候,造就了該區(qū)域的茶葉有著獨特的品質,是武夷巖茶的重要產區(qū)之一。
傳說有個名叫慧遠的和尚來到天心廟附近坐禪,建立慧苑寺,而位于慧苑寺邊上鳥語花香的幽谷便命名為慧苑坑,由于個別秀才讀字半邊,將慧苑寺,誤讀為“慧宛寺”,便被一直沿用?;墼房拥乃梢彩莻錇椴枞藗兺瞥纭?/p>
慧苑坑百年老樅水仙(樅味極顯)是武夷巖茶系列中的一個品種,之所以稱百年,是因為該品種的茶樹已有100多歲的年齡,從茶干到茶莖都布滿綠色的青苔,一幅歷經滄桑的樣子。該品種不但茶樹年齡達到百年以上,且茶樹的生長環(huán)境是在武夷巖茶最核心產區(qū)的“三坑兩澗”的慧苑坑,產量極其稀少,其對生長環(huán)境和樹齡的高要求,百年老樅就顯得極為珍貴。
提起慧苑坑出的好茶,我們不得不說一說“鐵羅漢”。相傳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慧苑寺,它座落在幽靜的慧苑坑里,寺院香火旺盛?;墼匪吕镉幸晃簧私蟹e慧,專長茶葉采制技藝,他所采制的茶葉清香撲鼻、醇厚甘爽,啜入口中,神清目朗,寺廟四鄰八方的人都喜歡喝他所制的茶葉。他長得黝黑健壯,身體彪大魁梧,像一尊羅漢,鄉(xiāng)親們都稱他“鐵羅漢”。有一天,他在蜂窠坑的巖壁隙間,發(fā)現一棵茶樹,那樹冠高大挺拔,枝條粗壯呈灰黃色,芽葉毛絨絨又柔軟如綿,并散發(fā)出一股誘人的清香氣。他采下嫩葉帶回寺中制成巖茶,請四鄰鄉(xiāng)親一起品茶。大家問:“這茶叫什么名字?”他答不上來,只好把經過講出來。大家聽了后認為,茶樹是他發(fā)現的,茶是他制的,此茶就叫“鐵羅漢”吧!從此,鐵羅漢的傳說便流傳開來。
牛欄坑
從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北東方向有一條小徑,狹窄的山谷中一條溪澗常年不斷地流淌著,這條溪谷就是牛欄坑。牛欄坑名雖土,在武夷巖茶界卻是無人不知,所出產的肉桂被笑稱為“牛肉”。
坑內多處崖壁下,皆有茶數叢,崖下有一叢名茶,當是“水金龜”。這里茶山條件非常優(yōu)越茶山都在半山懸崖上,一層層用石頭壘成,不惜工夫,足見這些名叢之珍貴。如今崖壁、砌石之上早已布滿青苔、蘚草,巖石表面黝色蒼蒼,茶叢生長其間,此地所產之茶,香氣飽滿,齒頰生津。牛欄坑總體環(huán)境,幽谷森然,澗水常流,柔風常撫,大風不往,朝陽夕暉,烈日不至,是武夷巖茶的理想家園。
倒水坑
倒水坑,位于武夷山風景區(qū)天心巖北麓。山北諸澗,皆自西而東,獨倒水坑反道西行,故名。倒水坑兩旁壁立蒼石丹崖,青藤垂蔓,野草叢生,而其間卻又夾雜著一叢叢山惠、石蒲、蘭花?!皦嬋~浮深澗,飛花逐急湍?!币宦纷呷?,淙淙的流水聲與飛花相隨不舍,一縷縷淡淡的幽香,時時撲鼻而來。
窮幽鮮外慕,殖志在丘園。即此竟無得,空恨歲時遷。
川陸綿半載,煩燠當歸緣。憩此蒼山曲,洗心聞澗泉。
坑旁蒼石丹崖壁立,曲折蜿蜒,行如深巷中,青藤垂蔓,幽草叢生,其間點綴著一叢叢的山蕙、石蒲、澗蘭。落英漂灑,香逐澗水,幽香撲鼻,令人陶醉,大有“一入清涼境,三伏炎全消”的感受。
三坑有相似而又不同各自獨特的山場氣息。
悟源澗
馬頭巖南麓,有一座窄小幽謐的峽谷靜靜坐落。峽谷內,一條清澈、筆直的澗水汩汩流過。澗水淙淙,幽蘭芬香。三仰峰諸多山頭流出的小溪流,匯集到馬頭巖,形成了澗的源頭。澗水一路流淌,注入到山腳蘭湯村的池塘溝渠,最后匯入了九曲溪。
澗旁的石徑,靜謐安祥,一條條橫石鋪就的石階蜿蜒向前方,禁不住令人悟“道”思“源”。峽谷的左側山壁上,“悟源澗”三個石刻字古樸而醒目,這正是清乾隆年間江西茶商捐資修建石徑的題刻。
流香澗
流香澗位于天心巖西面。山北諸澗,澗邊巖壁夾峙,懸崖峭拔,非亭午不見日月。澗邊多生山蘭石蒲,幽香沁人。明代詩人游此,大為贊賞,始為之易名曰流香澗。操公游覽流香澗,亦與前代詩人有同感,為流香澗清絕美景所振奮,便寫下這首細膩生動的好詩。
沿村行數里,入谷便聞蘭。
墜葉浮深澗,飛花逐急湍。
嵐光侵杖濕,苔色襲衣寒。
欲試清泉味,烹茶坐石盤。
流香澗和悟源澗是這五處名字中最富詩情畫意的。炎炎夏日,途徑流香澗和悟源澗,會有一種恍如隔世之感。石路曲折迂回,清泉吟唱,獨有一番清新雅致。